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中共厦门市金融工作委员会
厦门市地方金融管理局
索 引 号 | XM00147-09-01-2024-010 | 主题分类 | 提案议案 |
发布机构 | 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 生成日期 | 2024-08-07 |
文 号 | 厦委金办函〔2024〕42号 | 有效性 | |
标 题: | 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11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
内容概述: | 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1110号提案办理情况答复的函 |
陈镁琳委员:
《关于进一步加强两岸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的建议》(第20241110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办理工作背景
提案提出的“明确两岸金融中心发展目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强金融服务的水平”“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金融创新”等建议具有很好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对于加强建设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市委金融办高度重视此提案,联合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厦门证监局等相关单位,多次召集相关人员对提案进行研究,共同做好后续工作。
二、措施与成效
(一)持续推动扩大对台金融开放
积极鼓励引入台资金融机构,支持台资金融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入驻厦门,目前台资金融机构已成为厦门金融业一大特色。厦门辖内现有台资、两岸合资金融机构12家,包括6家法人机构:厦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君龙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富邦财产保险有限公司、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4家分支机构:台湾第一商业银行厦门分行、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厦门分行、国泰产险厦门分公司、陆家嘴国泰人寿保险厦门分公司;2家地方金融机构:一银租赁(厦门)有限公司、台商海峡两岸产业私募基金管理(厦门)有限公司。
(二)出台政策推动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
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厦台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惠台60条)》《关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若干措施(融合发展45条)》,以及“一行四局”金融监管部门、市委台港澳办联合出台的《关于金融促进厦台融合的若干措施》,为落实台胞台企同等待遇、深化两岸金融合作交流、增强台胞台企金融服务便利性、提升对台金融服务质效等提供制度支撑。我市现行金融政策,均面向台资金融机构、台湾人才全口径开放。
(三)支持建设多层次两岸金融市场
一是推进两岸资本市场互联,支持优质台企在大陆上市。随着今年3月台企星宸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上市台企8家,集聚全省绝大部分上市台企,占全国境内上市台企的比重超12%,另有台资上市后备企业5家;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企业7家,展示企业超1200家,其中与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双向挂牌展示”企业766家。二是持续优化上市全过程服务生态链。全国股转公司于2023年12月6日印发《关于加强全国股转公司与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合作对接的方案》(股转函〔2023〕3216号),对两岸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开通新三板“绿色通道”。2023年12月25日,全国股转公司与两岸股权交易中心签订《监管合作备忘录》,首家试点企业已完成股改。三是推动设立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基金。2024年以来,新增落地3只台商基金,其中金景合晟、华犇智造两只台商基金规模合计3.2亿元。此外,全国台企联牵头在厦门发起设立首只全国台商共同参与基金——台商海峡两岸产业投资基金,规模7.86亿元,重点关注优质台资企业投资项目,投资科技与消费行业,推动两岸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台商基金总规模达51.46亿元。四是推动跨两岸账户体系建设。我市已率先开展对台人民币NRA账户存贷款、人民币汇率期货、对台人民币现钞调运等业务,搭建了跨海峡人民币代理清算群,出台人民币同业账户融资等多项政策支持台湾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截至目前,已有21家台湾地区银行在我市10家银行开设了41个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累计清算金额2496.36亿元,有效支持两岸贸易清算。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等银行,在厦门设立总行级的两岸人民币清算中心、对台金融服务中心、两岸同业金融服务中心。
(四)创新对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推出台胞台企专属融资方案。支持厦门银行联合中国出口信保于2024年6月推出全国首单“两岸信保通”,为台资出口企业提供币种灵活、低利率、操作便利、方式多样的融资服务。支持厦门银行推出“台农贷”产品、农业银行厦门分行推出台胞客户私行专属服务方案等特色服务,整合内部资源,优化流程管理,更好满足台胞授信融资、财富管理等需求。二是创新对台保险金融服务。支持富邦财险创新大陆首款面向台胞的具有两岸通保通赔特色和紧急救援返台服务的保险产品“两岸通保”,并纳入厦门市台湾人才补贴政策。君龙人寿打造“两岸服务一条龙”机制以及健保速核服务。三是提升台胞支付和金融业务便利化。支持厦门银行推出台胞人脸识别、台湾地区手机号码签约手机银行等服务。支持金圆统一证券优化台胞证券投资网上业务办理功能,率先推出台港澳自然人线上开户功能,跟进完善台港澳个人客户网上业务办理服务,帮助台港澳同胞更快更好地参与大陆资本市场。
(五)加强台湾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一是通过台资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并聚集台湾人才,截至目前,厦门台资背景金融机构在职台籍员工80余人,其中中高层管理人员近30人,厦门银行、君龙人寿、富邦财险、金美信消费金融等多家台资机构负责人(行长或总经理)均为台籍。二是加强两岸青年人才交流。每年开展台湾青年实习合作项目,持续推动厦门银行举办台湾高校青年实习计划,已累计接待十二批次600余名台籍学子,获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示范点”。三是打造厦门首个台青金融公寓“金圆·金融公寓”,重点服务金融人才和在厦台湾青年。
(六)增进两岸金融文化交流
一是我市设立大陆首个银行业保险业台胞台企服务站,服务站成立以来累计开展驻点服务105次,其中2023年共49次,开展5场金融专题服务活动,3场台胞台企金融专题宣讲或对接服务活动。二是持续举办海峡金融论坛·台企发展峰会,成功促成全国首创“台企金融服务联盟”、台港澳青年实训工作站、闽港台青年创业平台等一系列对台金融服务创新成果,成为两岸合作交流的一张特色名片。三是支持厦门经济特区金融学会(以下简称学会)牵头建立“海峡金融文化共享机制”,加强两岸同业信息共享、资源互通,目前已有两岸近30家金融机构签约加入。支持学会与厦门大学共建厦门大学金融文化研究院,举办金融文化及两岸融合主题的研修班、开展两岸融合相关学术研究等。
三、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市委金融办将会同人民银行厦门市分行、厦门金融监管局、厦门证监局等相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精神,不断提升辖区对台金融服务质量,进一步加强两岸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一)做好优质台资上市后备企业培育
一是积极联合沪深北交易所厦门服务基地对优质台资上市后备企业实时跟踪,开展一对一辅导、培训、资源对接等服务。二是组织资本市场专家、战略合作券商为我市台资上市后备企业进行“全面画像”和“公益会诊”,精准选择上市板块,定制培育方法。三是做好上市前、后“两篇文章”。支持台资上市公司通过设立产业基金、并购基金等方式延伸产业链,提升上市公司规模和质量。
(二)深化两岸金融人才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交流
一是持续加强台湾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入。推动地方行业协会加大台湾金融人才在厦从业相关政策宣传,鼓励我市金融机构用好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台胞金融人才来厦执业,完善优秀台湾实习生留用机制,促进两岸青年融合。二是持续推动两岸金融同业交流合作,支持银行保险业金融机构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下,在对台同业授信、跨境人民币、保险代理合作等方面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
(三)持续提升对台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优化丰富两岸金融机构体系,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市场准入辅导,优化审批流程,吸引台资金融机构落户厦门,推进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二是推进对台金融服务产品创新。支持鼓励精准对接台胞台企需求,鼓励创新适合台胞台企的金融服务产品,持续提升对台金融服务能力。
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署名:朱庆华
联 系 人:陈毅莹
联系电话:0592-2853831,18050070179
中共厦门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2024年7月26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下载:
主办: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承办:厦门市信息中心
网站标识码 3502000095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660-37号闽ICP备20013063号
版权所有:厦门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IE8.0以上版本浏览器)